长跑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组织部的笔杆子是怎样培养出来的尽说实话
TUhjnbcbe - 2022/8/9 19:15:00

组织部的材料一般不错,都是这样磨出来的啊,经验讲得很实在。

回顾两年来在组织部工作的经历……

各类写作任务常常是接踵而至,写完实施方案、通知文件、组工信息,马不停蹄地接着写考察材料、汇报材料、总结报告。

经过这两年的锻炼,虽然写作能力还不能严格达到“站起来能说、坐下来能写”的“安专迷”标准,但写得多了,自己也积累了一点点经验,希望会对大家起到一些启发和帮助的作用。

01

静下心,肯钻研

回想自己刚开始接触到写作的时候,领导安排写材料,不知从何下手,脑子里一片空白,即使开始写了,总觉得思路不对、方向偏了,写了改,改了删,真的是“心中一团火,脑子一团麻,笔下一团糟”。

几乎这是所有新手写材料的真实写照,如何打破这种困局?

我认为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要静下心来,下功夫去钻研,也就是要凝神和静思。

凝神,就是说要能坐得住、熬得住,集中精力专注于写作。

“相逢尽道学习好,灯下可曾见几人”。写作能力提高的过程,是马拉松长跑而不是百米冲刺,比的是意志,拼的是耐力,靠的是坚持。

静思,就是要多思考、勤思考,多学多练,深思方能笃行,通过充分地吸收“营养”,把别人的东西揉碎了变成自己的。

“材料虐我千百遍,我待材料如初恋。”只要把决心下定了,把功夫下到了,就一定能把材料写好,否则讲再多的写作技巧,都是白费功夫。

02

扎马步,打基础

写材料,是一个量变到质变的过程,由小到大、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先把马步扎好、把基础打牢,逐步实现由不会写到会写的转变。具体分为三步:

第一步:先简单后复杂。

从通知、请示、函等相对单一、结构简单、篇幅较短的“小材料”写起,再向报告、总结、方案等相对复杂的文体延伸。祛除散文、诗歌等“抒情风”,逐步增强对公文的语感,学习和掌握公文语言的运用。

第二步:先固定后变化。

办法、规定、制度等便于借鉴成例,写起来相对容易,调研报告、经验材料、汇报总结等综合性比较强,难以把握。因此可以先从格式相对固定的文体写起,然后再向变化较多的文体拓展。

第三步:先熟悉后陌生。

先从自己熟悉的领域写起,再向陌生的领域深化。比如,组织科的干部,得先把七一表彰事迹材料、民主生活会材料写好,干部科的干部,先把干部考察材料写好,然后再尝试着去写其他领域的材料。

03

照着画,描着写

学书法一般从描红和临摹开始,公文写作刚开始也有一个套写和模仿的过程,逐步掌握写作的基本规律和技巧,但不能一遇到材料就想着去套用范文,这样就会形成依赖性。

具体怎么画和描,简单来说就是“找”和“抄”两步走。

一是“找”:

想起我刚写材料的时候,不管三七二十一,一上来就写,照猫画虎“画”成了四不像。两*对垒,谋定而动者占先机。所以,写材料的时候,必须先列出详细的提纲,把整篇文稿的框架先搭起来。

首先找“上级”。这里说的不是找上级机关,而是收集近期的上级要求,多

1
查看完整版本: 组织部的笔杆子是怎样培养出来的尽说实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