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对*的《白说》不是很看好,粗略看了一些评论真的是“白说”,什么空有态度,并无观点,站在体制内说话不腰疼等等,真的是这样的吗?平心而论,对于曾经耀眼的新闻主持人,除了柴静、*、*、*等,还有几个是你记得的?
*在节目里曾说过刚开始做节目的时候想成为*那样的人,后来发现怎么也成不了,*是如此优秀、睿智、聪明的一个人,都想成为*那样的新闻人,可见,*也不会差到哪去。
就算我们对曾经的*不熟悉,对他的作品不了解,对他的为人不知道,但仅凭优秀的*这句话,*的《白说》也值得我们去探索,而不是仅凭别人的三寸之舌就决定了一本书的价值。
《白说》是*的一部极具影响力的演讲精选集,没有亲自听过*的现场演讲,看看这本书也仿佛是一场视觉盛宴,给你的收获,不仅仅是“涨知识”那么简单,背后关于“痛并快乐着”的宿命,才是撬动这本书的灵*。
1、突破狭隘的思想,新知识的光芒才会照进你心房
生活中我们许多人看书都有一个“通病”,去豆瓣看看书评或者是平分,然后再来决定这本书该不该读,很多人一看到该书不好的评论,直接就把这本书过虐掉,潜意识就已经觉得这是本不值得阅读的书籍。
买书,看书,看看别人的评论这只是一参考,但是作为自己对这本书的行动那就大错特错了,毕竟我们不知道看这本书的人是什么态度,这本书是否是他喜欢的类型,或者是书里某些片段刚好戳中了这类人的心窝。
那怎么办?该看吗?对于一本书的选择我们该如何决定付诸行动呢?
《白说》:读书,首先筛选出高于你的作品,你要仰视它,然后去攀登。而多数情况,我们会选择与自己脾气相投的,你喜欢的,跟你水平接近的。这种同等水平的阅读,让人失去了自我挑战的机会。
读一本书,我们应该选择高于自己认知水平的书,带着学习的敬畏之心去思索,这样我们才会有思想上的进步,才会在生活中有许多突然的“顿悟”,而不是简单的停留在喜好上面。
还有一种现象,觉得一本书在自己年轻的时候读了,就以为是读过了,其实是错过了。
太年轻的时候,有些书的味道你是读不出来的。而在你真到了需要它的年纪,却没再次跟它相缝,这是一件很遗憾的事情。比如《瓦尔登湖》、《约翰.克里斯朵夫》,再次阅读你又能读懂几分?
如果你最后还要纠结什么是一本好书,我想看完《白说》你就应该明白:如果一本书能够带给人思考和感悟,那就够了!
2、明白自己从哪来,接受“痛并快乐着”是我们的宿命
在这个浮躁的社会,什么是初心,我们从哪来,要到哪里去,这些问题已经随着时间的流逝被大家抛之脑后了,自进入社会的那刻开始,不少的人就已经向社会妥协,“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
年少的时候我们义气方刚,要创业,要环游世界,要成为第二个马云,还要挣他个一百亿……年轻人有志向是好事,不过为什么尝到了点社会的苦头就开始放弃了呢?
*在《白说》较为全面地解释了这种现象,并且还给指明了方向:
“很多人的失败感,不是来自自己的感受,而是别人的眼光与当下世俗的标准。然后方寸大乱,然后就真觉得自己失败了。如果你不为别人的眼光与标准而或者,失败的感受会在我们生活中消失大半。建立并信奉自己的标准,你已成功一半。”
有时候挫折只是上天对我们的一种考验,可很多人还没有等到真正的考验来临就已经自我放弃了,如果你只是沉浸在消沉抱怨中,只会给自己徒增烦恼,空留遗憾。
在这里,*不再是屏幕前那个眼神犀利的主持人,戳中你心窝,直逼问题所在的严肃形象,而是以一个睿智的长着在给年轻人分享对待这个事情产生一系列“矛盾”的想法和道理。
他很谦虚,但也很直接,他会老实地对你说,生活就是这样不完美,人生也是一个曲折的过程,当然他会鼓励你,幸福就像“百分之百”的*金,没有绝对的抵达,但你可以无限靠近。
时光,在寂冷中淡漠,人事,在无常中聚散。明白自己从哪来,接受“痛并快乐着”是我们的宿命,然后踏实地向前走,这就对了!
3、拥抱自己,大家都在短跑,你试试长跑
这不是一个短跑的时代,而是一个长跑的时代
《白说》:当下是一个成功学泛滥的时代。中国的很多扭曲和乱象,都与追求面上的成功有关。我们只是追求现实的结果,往往不追求真理;我们把结果看得非常重,因此我们从不享受过程;我们为了实现某种期待,往往不择手段。
不得不承认当下的成功学现象十分泛滥,什么5天教你赚一百万,7天教会你理财,10节课教会你学写作,让你每个月多赚30万……别说其他的,还真就有人信!我们暂且就当说出这些话的人是出于时间流逝之后的再回首,一种感恩的心情。
美国导演昆汀·塔伦蒂诺说:世界上80%的故事都已经拍过了。所以,我们要用新方法去拍老故事。
那到底什么样的新方法才适合去拍老故事呢?人生是一壶琐碎,盛进欢喜,倒出忧伤,这是一个心态的变化!
关于成功,关于梦想,我们都太急于求成,“人生”这个故事,我们想拍的更为完美,就不能用当下“成功学”的方法来执行,毕竟太多的人以短跑者的心态来演绎长跑的人生故事。
写到这大概明白了为什么有的人说*在体制内站着说话不腰疼了,因为像他一样优秀的人太少了,他的一生相对比别人来说更顺利,更成功,不少人刚按照长跑的目标调整好节奏和步态,而*就已经到达彼岸了。
不可否认,在名利面前,不管是长跑还是短跑,这个过程都是充满着诱惑的,长跑可能要寂寞,可能要坚守,短跑反而经常在局部的时间里,显得很成功,那你呢?会被影响吗?心会乱吗?
选择长跑还是短跑,这是一个问题。
《白说》告诉了答案,用心接受。如果你做到了这一点,可以说,长跑的道路上最根本的障碍就已经扫除了。
跑,就是希望!
白说*编京东查看已下架写在最后:
*说名著之伟大从来不在于它所谓的“中心思想”,而在于围绕这个“中心思想”,它拥有的太多人人心中有而个个笔下无的动人细节,正是这些细节,诠释了种种亘古不变的真理。
《白说》虽然与名著不能相提并论,但表达的“中心思想”仍然能让每一个看过的人对衍生的事业心、读书情、志愿梦、好人卡有了自己的态度,你们要相信,*说的很多话不是句号,而是问号,不是答案,而是问题。
这本书的语句谈不上优美,甚至有那么一点的鸡汤成分在里面,不过这些都不要紧,以*的人生阅历和经验,就这两点已经完胜了我们许多人,这是个接近他的好机会,和他来一次深层次的思想交流,你会发现,原来自己不过如此。
放心吧,《白说》不是要给你灌输什么灵*鸡汤,而是要告诉你我:
在与生活的碰撞中,把脑子里产生的问号留在自己心里,然后在以后的日子里自己给出答案。也不要总惦记着梦想,会被现实和梦想之间的差距打败,学会暂时忘记梦想,脚踏实地,做好眼前的每一件小事,生活迟早会回馈你一份厚礼。
作者:安然,自由撰稿人,治愈系小姐姐,你带故事,我带酒,一起相约赴山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