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你在幼儿园做了什么事啊?”
“今天我学了拼音,画画,学歌曲。”
“宝宝以后不要跟我说你在幼儿园学了什么,要告诉我你玩了什么”
“我滑滑梯搭积木了!”
”在幼儿园,不要跟老师学东西,只要快乐地玩就行了”
Vicky以上海高考TOP5的成绩被清华经管学院录取,那在孩子学龄前我们是怎么做的呢?是否要进行早期教育呢?如何着手呢?
上面的对话就是我们的答案。
为了打消孩子在幼儿园学习的兴趣,甚至我说出了极端的话:“不聪明的孩子长大了才做幼儿园老师,你不要跟他们学!”
是否需要早教,是否要上学前班,是否要在幼儿园时期,就给孩子灌输算术、拼音、英语等小学课程。
我和孩子的对话就是对以上问题的坚定回答。
理由如下:
一
学龄前儿童最好的教育方式是游戏。
游戏是促进学龄前儿童心理发育最好的活动方式。
在游戏中,孩子的品质个性也得到了极大的发展。
在游戏中,孩子也会接触基本的基础知识。
在游戏中,孩子是自己的快乐主人,快乐是孩子最大的收获。
在游戏中,孩子学会了与他人如何相处,学会了如何交朋友,有了初步的胜负观和好胜心。
二
兴趣是孩子学习最好的老师
学龄前儿童提早接触算术、英语、拼音等学习,还要应付家长的到处显摆,比较痛苦。在亲戚朋友面前表演自己的早教成果成了很多人童年时期的痛苦回忆。
这会早早扼杀了孩子学习的兴趣,孩子把痛苦和学习在脑海中挂上了勾,为以后的厌学打下了“基础”。
要像爱护眼珠一样爱护孩子对学习的兴趣,认真观察,剔除掉一切败坏孩子学习兴趣的因素。
三
没有输在起跑线上的这个说法。
学习是孩子终身的任务,是马拉松长跑。任何在起跑线上的抢跑都没有意义,培养孩子终身学习的习惯,才是孩子未来成就高低的关键。
四
目前的学龄前教育,不过是把小学课程平移下来,是小学一年级的缩写本。
僵硬的学习方法,死记硬背的学习习惯,一遍遍地抄写、乖乖的听课,这一切将在小学一年级重演,这成了学龄前教育的“骨质增生”,是多余和浪费的东西,却满足了老师和家长的成就感。
老师和家长共同编织了一个“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美丽幻境,却扼杀了孩子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这对孩子的学习来说是致命的。
五
幼儿园老师的师资力量也堪忧。不客气地讲,从事幼师职业的老师都是些高考的失败者,或者是一些退休老教师,还有一些是社会招聘人员,普遍文化程度和教育素养较低,他们没有因材施教的本领,往往照搬小学生上课的经验,强调纪律、听话,这些经验原本对小学生就不太合适,更不用说用在学龄前儿童。
六
儿童教育学家强调,儿童的早期教育很重要。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智慧训练开始得离儿童出生的时间越远,这个孩子就越难教育”。
他这里的智慧训练指的是启蒙教育,良好的启蒙教育在形式上应该是游戏的、无拘无束的、变化丰富的、与生活相关联的,内涵中应该有技能训练、语言发展、想象力等一系列启蒙功能。
这和学龄前急于让孩子掌握书本知识、算术题是完全不同的,是智慧训练的反面,是反智慧训练的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