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跑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正确的跑步姿势应该是这样的
TUhjnbcbe - 2022/10/17 13:48:00

错误的跑步姿势容易导致踝关节和膝盖的损伤,下面我们来介绍几种正确的跑步姿势。

步频

图片与内容无关

相同配速情况下,较快的步频意味着跑步时候步幅更小,起伏也更小,可以有效降低落地冲击力,降低相关膝关节损伤的概率,同时避免过度跨步导致刹车效应,提高跑步效率。

但长跑的步频也不是越高越好,过高的步频出现在短跑运动中,因为对短时间速度的追求,可以忽视过高步频伴随的体能大幅度消耗。而长跑是持续耐力性运动,通常推荐将步/分钟作为步频目标。步频接近该目标时心率处于较低水平,此时身体消耗水平较低,跑步效率高。

触地时间

图片与内容无关

触地时间是跑步过程中脚与地面接触的时长。较短的接触时间代表肌肉弹性能量的转换效率较高,同时减少与地面接触时制动阻力的作用时间,提高跑步效率。

影响触地时间的因素有:

着地方式:用脚跟着地会增加脚掌与地面的接触时间,用前脚掌着地可以缩短触地时间;过度跨步:增加了脚掌落地在身体重心前侧的距离,这段时间脚掌无法离开地面,导致触地时间变长;步频:配速不变的情况下,步频越快,迈步的时间周期越短,触地时间越短。建议着地点靠近身体重心,较高配速下以脚前掌外缘柔和有弹性地着地,缓冲至全脚掌并快速瞪离地面;高步频可以有效降低触地时间。此外,越短的触地时间,对下肢肌肉要求越高,可以通过跳绳、深蹲跳等针对性训练提升下肢肌肉力量,辅助改善这一指标。摆动角度

图片与内容无关

摆动角度是指反应跑步时,小腿从蹬地开始,随惯性向大腿自然折叠的效果。配速较快时,折叠角度增大,这样有助于缩短腿部的摆动半径,降低前摆阻力,加快前摆速度,从而提高摆动腿在腾空阶段的动作效果。可以通过后踢小腿跑、臀桥等针对性训练优化摆腿技术。

着地方式

着地方式是指脚着地瞬间与地面接触的方式,分为前脚掌着地、全脚掌着地、后脚跟着地。着地方式通常与配速相关,配速越快,着地位置越靠近脚前部。

外翻幅度

外翻幅度是指反应脚从初始着地到开始蹬地这一阶段向内旋转的角度。旋转角度通常在5-25°之间,较大或者较小均会增大运动损伤的风险。可以通过裸关节针对性训练降低损伤风险,例如踝关节旋转、双腿提踵等。

方法介绍完了,赶紧去试试吧。

1
查看完整版本: 正确的跑步姿势应该是这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