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一个市场诸多的品牌,谁占领高山,谁位居平地,谁又将陷入洼地,其实是竞争较量的综合结果,谁拥有比较优势谁就可以能占据行业的高山位置。而比较竞争优势的获得,又是由产品力、渠道力、品牌力相互作用形成的。
在这竞争力的三大要素中,产品力是关键。品牌力在产品力的基础上生化而来,渠道力又在产品力和品牌力共同作用下生化而来,最终渠道力与品牌力又能相互影响。产品力、渠道力、品牌力三者的关系,不是简单的相加关系,而是相乘关系。
具体的竞争力公式为:竞争力=产品力×(渠道力+品牌力)
2B和2C行业的差异
2B的市场,买家和卖家都是专业人士。卖家知道自己的成本和盈利能力,买家尽管不知道每一个卖家的准确情况,但是知道行业的平均情况,包括成本、性能、优势、劣势。在2B的市场中,价格与成本是挂钩的,2B的市场毛利率是有一个行业标准的,成本发生变动时,交易价格也会发生变化。要想获得超过行业平均水平的利润率,只有两个可能:1)成本比别人低;2)技术比别人好。
2C的市场,买家是非专业人士,消费品就是一个典型的2C的市场。卖家知道成本和技术差异,但买家并不清楚,买家做购买决策两个主要困素是“我想不想买”以及“我是否买得起”,生产、流通成本到底是多少,不在买家考虑的范围内,也没有能力了解那么多。所以在一个典型的消费品行业,不存在“成本加成定价”。
这个根本的差异是理解2B业务和2C业务的关键。2B的市场,买家和卖家都是利润最大化导向。而2C的市场,卖家是利润最大化导向,而买家则是效用最大化导向的。
消费者的效用
效用的概念
效用是指商品满足人的欲望的能力,即消费者在消费商品时所感受到的满足程度,这是一种纯粹主观的心理评价。
边际效用
边际效用是指单位产品为人带来的满足感程度,而在一定时间内,在其他商品消费数量不变的前提下,随着消费者对某种商品消费数量的增加,边际效用是呈现一种递减规律的。不同的是,不同的商品其边际效用递减速度会不一样,“刷新”边际效用的时间间隔也不一样,直接导致了不同消费品的消费频次不一样。
消费品的价格取决于卖家的竞争,成本决定了价格竞争的下限,而效用决定了价格竞争的上限,最终的价格会出现在两者之间,一个公司的成本越低,商品产生的效用越高,它可以获得的利润就越大。
这就是为什么,很多消费类公司产品的毛利率可以做得极高,因为在生产成本很低,提供给消费者的效用远高于其生产成本,毛利率普遍高于制造业企业。
效用的区分
必需品上瘾品社交、精神品
(1)必需品:代表产品包括米面粮油肉蛋奶,产品特点是消费者需求刚性,产品差异极小,加工环节短,偏农产品大宗,消费者对品牌粘性弱,很容易终端拦截。
(2)上瘾品:产品存在一些功能或元素,让消费者欲罢不能,会不断的重复购买,尤其是工艺和口味上如果有差异,消费者会钟情于某个品牌,很难切换。具备上瘾属性的产品,解决了消费者的复购率问题,也就大大延长了产品的生命周期。
(3)社交、精神品:茅台酒和瑞士手表对于男士,爱马仕包包对于女士,星巴克咖啡对于白领族,这些产品的消费多数是社群行为,具备了彰显价值的特征,产品的价格标签和品牌标签就显得格外关键,这就让产品变成价格不敏感甚至是正相关,价格合理上涨反而激发消费量增加。
研究效用的意义
理解了效用问题,我们就可以理解消费品毛利率差异的问题,从效用利率来看,决定产品价格的因素来源于几个方面、消费者效用、消费者购买力以及同行业竞争,假定其它两方面不考虑的话,消费者效用决定了价格上限,我们可以理解为某个产品所提供的效用与生产成本之间的差距越高,那么该商品的毛利率也就越高。
而我认为效用也是分等级的,实际类的效用,比如生活必需品,由于行业充分竞争,替代品良多,定价几乎主要是以成本来决定,长期下来导致消费者愿意为该效用付出的成本是不高的,而上瘾性消费品则要稍好于必需品,到了社交、精神层次的需求层面,那这种效用就难以定价,几乎没有谁给定准确的价格来估值,而愿意付出的成本就越高,或者说,价格本身就是价值效用的一部分。
所以我认为,在投资消费品时,就需要留心两点,一个是它的生产成本是多少,能否低成本大规模复制并且保证品质,第二是它为消费者带来的效用价值是否与成本有较大的空间,或者说未来还有提升的可能,那么这类消费品就需要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