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跑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从中长跑女王到马拉松能手,她背后的成长故
TUhjnbcbe - 2022/11/21 20:00:00

她是朋友和同事口中的“长跑女王”、“冠*收割机”。体育生出身的她,曾包揽各项m/m冠*。

是怎样的故事和机缘,让这位中短距离能手爱上了马拉松,让我们一起走进她的世界。

小学5年级是我首次参加校运动会米,当时就取得第1名。

对于年幼的我来说,冠*的荣耀打开了我追求成绩的心门,从此我便开启了运动会夺冠之旅。初高中也是校田径队队员,县运会基本包揽米和米冠*。

在校田径队的训练和参赛的经历是我青春期最美好、最难忘、最珍贵的时光,那段日子饱含着自己青春日子的奋斗历程和骄傲过往。

每次重新回忆起曾经的种种,内心总是久久不能平复,似乎一切都回到了田径场的日子。

因为成长在比较贫困的地区,我所接触到到的和自己能思考的都很局限。教练要求练什么就练什么,自己不知道如此练的目的,更不知道马拉松。

高二参加市运会米,就天真地以为是最长的比赛项目了,甚至在参赛前,我都从未没有跑过米,更不用提考虑配速、跑姿、心率等等。

年大三暑假,即将大学毕业步入社会,不知自己该何去何从,很迷茫。早上6点多去公园里读英语,看到一群跑者穿着一样的衣服整齐划一地在跑步,于是跟在队伍后面一起跑。

我鼓起勇气找到了队长并说明了想要加入的意愿,他非常欢迎。而那一天,就是“杨府山跑团”在经过检验后正式成立跑团的日子。

在跑团短短的1个月,每天5:30准时开跑持续1个小时左右,对我来说也是回忆满满、意义深远。

因为就是从这个时候,我才了解到除了比赛和体育课,日常运动也可以跑步;

才知道除了跑操场还有路跑、环山跑;才知道还有跑团的存在,一群人一起跑;

才知道还有日常5㎞、10㎞甚至更远距离的跑步。

回到学校后,我继续坚持着夜跑,并和跑团队友们保持着线上联系。也正是在队长的介绍下,年11月我参加了自己的首马,杭州马拉松。

年的杭马,那个时候还没有跑表、没有跑步APP、没有月跑量、没有备赛过程、连半马都不知道也没参加过的前提下,就盲目开跑了全马,甚至单次训练最远距离都不超过15KM。

跟很多初跑者一样,第一次看到万人聚集齐跑的盛况:庞大的志愿者队伍、热情的观众、免费的吃喝、还有专业摄影师,前20KM跑得非常兴奋,也不知道累。

那个时候完全没有配速、体力分配、完赛计划的概念,手机在跑前也寄存了,一路上就看着路标提示跑。

约25KM开始一起去的三个人各自分开了,我开始了一个人的艰难奋斗,明显降速,肌肉开始僵硬,腿很沉,看到路边有人开始走。但是我不想停下来走,我觉得这就意味着不是跑步了。

直到32㎞左右大腿后侧开始隐隐抽筋,连慢跑都不行了,我不得不停下来走。就这样走走跑跑,在自己的倒数公里数中坚持到了终点。

跑完之后并没有太关心成绩,因为强者实在太多了,我觉得只要自己跑完尽力完成了比赛、拿到了第一块马拉松奖牌,就已经很了不起了。

回想自己的首马是兴奋的、热情的、开心的,但也同时充满了辛苦和遗憾,所以事后我在心里暗暗发誓,还要再跑一次马拉松。

下一次就算是慢慢跑也要“跑完”,而不是走完。

年~年我陷入了爱情的漩涡,也暂时告别了跑步。年7月我开始恢复持续性跑步,那个时候对跑步和跑马的定义也仅停留在“跑量累积”的层面,就是纯粹的“抬腿跑”。认为每天跑,跑得多,就很厉害。

年4月至年4月主要跑半马,成绩也是一次比一次提高,在18年12月半马PB后,又跑了2次半马成绩都差不多,虽然没有大的突破,也意识到可能到了瓶颈期,不过还没来得及焦虑,年5月份偶然的机会我又开启了自己的瑜伽之旅,第二次暂时告别了跑步。

在学习和练习瑜伽的一年多里,我同样收获了恩师挚友并对自己身体、内心产生了全新认识。

因为搬家的原因离开了那群可爱的小伙伴,同时因脚踝扭伤休息了4个月,在新环境中,今年4月份我选择了重新回到跑道上,也许最后唯独放不下的还是对跑步的热爱。

毫不夸张地说:跑步贯穿了我人生的前30年,它是我人生不可磨灭的回忆,也赋予了我生命深厚的意义。

30岁前我跑步的动力大都是为了比赛,或是运动会或是马拉松,热情很高身体很累,但绝不失精彩。

也许早些“懂跑步”,会跑得更快、跑得更好,但这就是生活本来的样子,不去经历又怎么会明白那些道理?

在参加夏训营之前其实就参加过跑研社的基本功训练营(第2期),比较认同老师的专业性、课程设计的实用性,学习氛围也很棒,因此也想报名PB营,希望能掌握科学的训练方法、无伤跑步、提高跑步能力。

目前是训练营的第三周,训练营第一是有现成的系统马拉松备赛计划,不用自己再花时间去学习和制定。

第二是有针对性的直播课和线上课程,比较有指导意义。

第三则是有经验丰富且专业的教练,可以帮助解答跑步中遇到的问题。

同时我也可以通过打卡的方式让自己坚持规律的训练、有效的训练,特别是体能练习。

并且通过打卡的方式对自己的训练做一个总结,让学习和训练既有数量,更有质量。总的来说,加入慧跑的这段日子,自己的跑步和自律能力都得到了很大的提升。

我很喜欢这样一句话:永远年轻,永远热泪盈眶。

我一直觉得学习、工作、生活、运动种种所有的坚持都离不开“兴趣和热情”。

也许我们不能对同一件事情一直保持长久的专注,但调整过后重新拾起,扬帆起航,难道不也是一件美好的事情?

年龄在增长,但年轻的心态可以永驻。对于当下热爱的事情,我们必须投入足够的精力和积极性去做好,这就是我的原则。

#慧跑#

1
查看完整版本: 从中长跑女王到马拉松能手,她背后的成长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