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步过程中,尤其是新手刚开始跑步时,经常会犯一些错误,这些错误通常会导致一些意志不坚定的跑者放弃跑步。这些错误包括身体、计划、意志力、环境、饮食等多个方面。
常见错误如下。
一、制定过高的训练目标。
制定较高的训练目标本身并没有太大问题,但同时要制定分阶段目标,如果没有分阶段目标,要实现大目标则会非常艰难。将大目标分解成小目标,小目标更容易实现,更容易给自己增强信心。制定的小目标不要超过身体极限,要逐步提高耐力和力量。
减脂者,尤其是大体重减脂者的目标往往比较大,想一口气减掉几十斤几乎是不可能的,如果按月分解目标,每个月减掉三五斤,用一年左右的时间瘦下来更容易实现目标。
二、急于求成。各种运动都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都不可能一蹴而就。比如最终目标是半马,第一阶段跑5公里,第二阶段跑10公里,第三阶段跑15公里,最后阶段跑半马。第一和第二阶段较容易达成目标,第三和第四阶段实现起来越来越难,需要的时间明显比前两个阶段要长。在训练时间上要提前做好计划。
三、训练强度不合理。
训练强度包括单次和周训练强度。每次训练时跑量、配速、呼吸、补水等各方面都要提前做好准备。提高配速、跑量要循序渐进。训练时高强度训练,比如间歇跑、变速跑,要和匀速跑交替进行。
新手每周跑3-6次,根据身体情况选择跑步次数,逐步提高,每周至少休息一天。每次跑步时间、跑量逐步提高。
四、进行再生跑时速度过快。
高强度训练或比赛之后,身体需要恢复体能和补充消耗。除了饮食和睡眠之外,再生跑也是一个恢复体能的好方法。再生跑配速较低,在没有压力的情况下使加快肌肉中血液流动,给肌肉带来充足的氧气和养分,同时带走肌肉中的乳酸等代谢产物,再生跑还能促进身体更快休息。
对减脂者来说,在慢跑结束后不要立刻停止跑步,降低速度,用热身的心率再慢跑一会或者快走一会,也能起到再生跑类似的作用。速度要逐步降低,最后等到日常走路的速度,此时心率也降低到日常走路的水平,既可以停止跑步。
五、跑步时脚掌着地方式不适合自己。
脚掌着地方式分为后脚跟着地、全脚掌着地、前脚掌着地。大多数人都是后脚跟着地。速度慢、省力、对膝髋踝等关节冲击力大,需要穿着缓震性能非常好的跑鞋。全脚掌着地最适合亚洲人,速度适中、较容易掌握,对膝髋踝冲击力脚小。前脚掌着地需要专门训练,速度快,能发挥跟腱弹性。没有哪种着地方式最好,只有最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全脚掌着地左脚全脚掌着地右脚六、跑步姿势不正确,身体重心没有靠前。
跑步时腰背挺直,身体稍微前倾,后脚跟着地和全脚掌着地时身体重心在前腿,前脚掌着地时身体重心在前脚掌。
七、忽视力量锻炼,忽视热身、拉伸肌肉和活动关节。
减肥者和以长跑为目标的锻炼者都忽视力量锻炼。如果本身肌肉力量就比较差,或者肌肉力量之间不平衡,不仅提高跑步时间和跑量比较困难,还会增加受伤的几率。比如腘绳肌力量太弱的跑者,膝盖内侧,尤其是膝盖后侧容易疼痛。
忽视热身、动态拉伸肌肉,活动关节,跑步时提速或降速太快,跑步后忽视冷身运动,不做静态拉伸肌肉、不活动关节。都会增加受伤几率。
八、跑鞋、运动服不合适。
根据脚型、脚掌着地方式、跑量、路况、体重等情况选择适合的跑鞋,贵和漂亮的跑鞋不一定好,又丑又贵的跑鞋也未必都是顶级跑鞋。只有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好的跑鞋是跑步时用的,不是日常穿着的。只要性能适合自己,外观并不重要。
跑步时选择速干、透气、排汗性能好的衣服,纯棉的衣服不适合跑步时穿。
九、没有用腹式呼吸,跑步时步频和步幅与呼吸配合不好。
腹式呼吸能摄入较多氧气,呼出较多二氧化碳。通常认为最佳步频是,但实际情况并不绝对。步频和步幅与速度、腿长、力量、路况等多种情况有关。只要不刻意迈大步跑步就行。步幅与脚掌触地和制空时间有关。
十、忽略心率、摄氧量等指标。
跑步时心率不同,达到的最佳锻炼效果不同,减脂心率、耐力心率是常用心率。用最大摄氧量等指标衡量和评价整个运动过程,相对来说更加客观公正。也有利于预防伤病。
十一、跑步时注意及时补水,不超过1小时或者跑步时出汗量不是特别大的情况下不需要喝运动饮料。跑步后通过饮食及时补充碳水、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等营养物质。注意睡眠,不要熬夜。
先总结到这里,如果有遗漏的问题,欢迎留言补充,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