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跑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湖南47岁男子蜗居8平米小屋21年追梦可
TUhjnbcbe - 2023/1/5 8:44:00

在互联网问世之前,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与交流受到极大限制的时候,为了避免乱世之喧嚣而居深山老林,或苦练武功,或发奋著书立说,最终一举成名而流芳百世者,不乏其人。但在互联网普及的21世纪,如果有人还无视现代社会的快节奏,隐居偏僻冷静之一隅,著书立说,自创一派,你将怎么看呢?

唐国明,47岁男子,年毕业于湖南师范大学。他大学毕业后租了八平米的房子,呆了21年,只为干一件事:续写《红楼梦》。

媒体的“复原”用词不当

新闻媒体上用了“复原”一词,引起人们的不满。

见过原稿,才谈得上复原。试问,谁见过《红楼梦》80回之后的原稿?

况且,自《红楼梦》问世以来,续写后40回的人很多,但是真正能够流传下来,并被人们认可的,几乎没有。

即使是现在被编入回本由有高鹗续编的后40回,也同样是漏洞百出,在多方面和曹雪芹在前80回表现出来的风格很难吻合。

由此可见,唐国明想按照曹雪芹的风格续写《红楼梦》,这是一项艰巨的任务,这是一个极大的挑战。唐国明能不能够胜任?能不能够写出理想的续集?凭借他一己之力,当然是令人深深地怀疑。

媒体用“复原”之说,极不恰当。

复原者,恢复原貌也。恢复原貌的前提,是你见过原貌。你见过原貌,才可能恢复原貌。但是现在有人真正见过曹雪芹后40回原稿吗?连原稿是什么样子都不清楚,又何谈“复原”呢?简直是无稽之谈。

现在有些新闻稿件,质量太差。人们有理由怀疑这些记者的水平。

“再现曹雪芹的文笔”也有不妥

据我理解,唐国明所说的“再现曹雪芹的文笔”,其实应该是指曹雪芹的风格。

续写的最高境界,就是让别人看不出来是续写,也就是把后40回的续写内容保持和前80回的原著一致,无论是风格上、内容上、语言表达上以及情感态度上,方方面面,都跟原著一般无二,足以以假乱真——这才叫遵循原著风格。

现在我们还没有见到唐国明续写的内容,它们是否和前80回的原著内容真正吻合,我们不得而知,也就暂时无法评价。

唐国明有一条是令人佩服的,就是在喧嚣浮躁的当今社会,他能够不为功名利禄所动,做一个相对纯粹的追梦人,坚持了21年——从行为这一点看,唐国明很了不起!

至于说他这样做的价值有多大,他这样做值得不值得,事关评价,这是另一回事。而评价,唐国明自然可以自我评价,但是要想服众,重要的还是要有客观评价。

唐国明说自己的作品“能够流芳百世”——时间是最好的裁判,岂能是你个人说了算的?

追梦是勇敢,成败不由人

追梦,不仅要靠满腔热情,更受客观条件的制约,并不是所有的追梦都能成功。

和唐国明相比,陈寅恪是不幸的。

虽然陈寅恪和唐国明同为追梦人,但是毕竟唐国明个人成为作家的梦想实现了,陈寅恪当年想招到理想的研究生,这一梦想最终破灭。

在陈寅恪那个时代,如果陈寅恪能够睁一眼闭一眼,别那么较真,他招到研究生是没问题的。但是陈寅恪的要求比较高,他要求研究生既要有过硬的国学功底,又要至少精通一门外语,还要继承陈寅恪独特的思想主张——在当时的背景下,很难有人能够同时具备这些条件。

陈寅恪抱着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高标准,宁缺毋滥,虽然说坚守了自己的梦想,但是自己的学问找不到理想的传人,叫谁谁都会寂寞!

唐国明一心想续写《红楼梦》,在这个时代,他的这一梦想实现了。他续写的红楼梦已经出版,这就是明证。且不论唐国明的这部书质量如何,公众的评价如何,单从实现个人梦想来看,和陈寅恪相比,唐国明是幸运的,因为他如愿以偿了。

梦想的确立也有草率的可能

其实梦想的确立,是有一定的诱因的。年少轻狂往往不是从个人志趣出发,而是因为对外在因素的羡慕。

这种梦想的产生,具有极大的偶然性,所以他最终变成现实的可能性也就很小。梦想的确立,是有一定讲究的。

许渊冲在12岁时,见到一位学长在运动会上长跑获得好成绩,打篮球也特别威风。自己好生羡慕,发下誓言要像这位学长一样成为一名运动健将。可是自己个子小,体质弱,再加上运动天赋等因素,许渊冲最终还是放弃了成为运动健将的梦想,改成了集邮。集邮也是狂热一时,最终他成为一代翻译大师。

和许渊冲相比,唐国明大学毕业,结合自己的梦想,想在《红楼梦》续写方面搞出一点名堂。与少年许渊冲确立梦想成为运动健将的梦想相比,唐国明确立续写《红楼梦》的追求,具有极大的可行性。

梦想成真,值得庆贺

唐国明续写《红楼梦》已成为事实,书已经出版。从个人愿望上说,如愿以偿是值得庆贺的。这在顾颉刚的身上,也可以得到印证。

顾颉刚在北京教书,而夫人孩子在外省老家。夫妻两地分居,长达五年。在祖母去世后,家里少了牵挂,顾颉刚才把老婆孩子接到北京,真正实现了团圆,一家人过上了其乐融融的生活。

妻子不但能够操持家务,还能给他按摩,整理书桌。既是家庭的助手,又是情感上的爱侣,顾颉刚这才尝到了夫妻之爱和家庭之暖。难怪“他们的心都醉了”,这是陶醉,是幸福。

唐国明续写《红楼梦》也是一种成功。唐国明这种幸福是事业有成的幸福,顾颉刚的夫妻团圆这是一种爱情婚姻的幸福。事业也罢,爱情婚姻也罢,终究是如愿以偿。所以他们的幸福,值得祝贺。

狂妄自大,是病得治

有一点必须说明,47岁的唐国明租住八平米的出租房,蜗居21年续写的东西,能不能像他所说那样“流芳百世”,这完全是另一回事。

从视频资料看,唐国明以毫不怀疑的口气说,他续写的红楼梦“能够流芳百世”。他说这话很草率,也是毫无根据的。

从文学创作和评论的角度来说,一部文学作品能否流芳百世,不是作家本人说了算的,这要交给时间和历史来评定。时间和历史是最公正的裁判,如果一部作品跨越时代,经受得住时间和历史的考验,成为不朽的名作,那才是真正的流芳百世。

现在唐国明的作品刚刚问世,刚刚出版,他就自己盖棺定论说“流芳百世”,这显然有王婆卖瓜自卖自夸的嫌疑。

你可以创作,你可以续写,但是你再去评价,就难以令人信服。

孩子是自己的好,自己的作品自己夸,当然可以理解。但是作为个人行为可以,你要对外公布,给自己的作品贴金抹银,那就难以服众。

网上流出的另一份帖子,也能够让我们看到唐国明的轻狂——如果此帖子属实的话。

有一份署名唐国明发的帖子,对年诺贝尔文学奖的颁奖深为不满。署名唐国明的帖主认为,“鹅毛诗人唐国明”才应该是诺贝尔文学奖真正的得主。

帖主言外之意已经很明显,那就是美国诗人根本不配诺贝尔文学奖,鹅毛诗人唐国明,才是真正有资格获此大奖的人。

笔者在此不多做评论,只引用一位网友的留言:“医院看看”。医院看看了,因为自恋,严重偏执。

结语:一分为二

我们该如何来看待唐国明?我认为要从两个层面来看。唐国明抛开世俗的功名利禄,潜居八平米的出租房21年专心写作,作为一位追梦人,唐国明是值得佩服的。但是自我评价其作品将“流芳百世”,这就有狂妄之嫌,因为王婆卖瓜自卖自夸,没有人信服。

为防失联,

1
查看完整版本: 湖南47岁男子蜗居8平米小屋21年追梦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