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跑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双减后的第一个新学期,我从课程表里,发现
TUhjnbcbe - 2023/1/16 20:19:00

“双减”正式落地后的第一个新学期,课表的变化告诉我们,未来优秀的孩子,不仅仅只是考试成绩。

作者

路易妈

双减之后,你是从哪一刻发现孩子学习变化的?

对我而言,是在看到孩子新学期课程表的时候:

体育课增加至三节;

语文课4节、作文课2节、书法课1节,跟语文有关的一共7节;

美术+音乐,一共4节

进一步了解后,我发现这届孩子的课程表,都发生了几乎一致的明显变化:

1.语文课大幅增加;

2.体育课由原来的每周1-2节,变为现在4节左右;

3.美术/音乐课节数几乎翻倍。

(体育4节、语文7节、美术+音乐4节)

(体育4节、语文8节、美术+音乐4节)

中国的教育,真的变天了。

传统的“应试模式”已成为过去式,我们的孩子真正迎来了“全面素质教育”时代。

未来,国家需要的,不再是只会刷题的学习机器,而是“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复合型人才。

“双减”后的第一个学期,家长务必要认清教育发展的趋势,做好孩子的领路人,帮他认清方向,然后全力奔跑。

尤其重要的,是从现在开始,你就要开始培养孩子这三项能力。

阅读能力

未来,得语文者得天下,而得阅读者得语文

在《阅读的力量》这本书中,作者通过大量的研究数据和案例,得出了一个结论:

自由自主阅读,是语文学习的基础,可以大大提升孩子的阅读兴趣、阅读理解力和写作能力。

在未来,得语文者得天下。而得阅读者,得语文。

孩子的“阅读”能力,直接影响着他未来在高考中的发挥。

部编本语文教材总主编温儒敏曾说过:

“语文高考最后要实现让15%的人做不完。

高考的阅读面也在悄悄变化,哲学、历史、科技什么类型的内容都有。

现在阅读的要求远远高出了语文教学平时教的那个水平。”

阅读能力差的孩子,真的要输在起跑线上了。

双减之后,孩子的未来,不再取决于“学区房”,而在于“书房”。

如何培养孩子的阅读能力,今天我想给到两点建议:

1.不要因为“有用”而让孩子阅读

很多孩子对阅读提不起兴趣,是因为父母总是在他耳边唠叨:

看书多好,这本书能帮助你考试提分;

那本书多读读,以后对写作文有帮助;

你们班的第一名,据说每天都在家读书一个小时,你要多向他学习……

这类父母不会明白:

一个孩子爱上阅读,一定是因为他觉得书好看,而不是书有用。

家长千万别再把“阅读”视为一件功利性的事,然后逼着孩子去读书了。

尽量放手让孩子去阅读自己感兴趣的好书,激发他对知识的好奇。

唯有如此,孩子才能一次次在阅读中感受到愉悦,愿意与书为友。

2.营造读书的家庭氛围

见过太多家长,一边开着电视、一边玩着手机,却对孩子说:你怎么不去看书啊?

需知,什么样的环境,养出什么样的人。

心理学教授DanielTWillingham在《培养读书的孩子》这本书中,曾指出:

如果只能说一个让孩子爱上阅读的方法?

那一定是:从自己做起,营造家庭阅读氛围。

想让孩子养成阅读的好习惯,首先需要父母为他创造一个良好的阅读环境。

运动能力

提高身体素质,让孩子赢在新的起跑线

早在年10月16日,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司长王登峰在新闻发布上,就曾谈道:

“学校的体育中考要不断总结经验,逐年增加分值,要达到跟语数外同分值的水平。”

而在云南省,体育中考已经实现了和语数外同等分值。

孩子缺乏体育锻炼,百害而无一益。

前段时间,卫健委公布了两组数据:

年,我国青少年总体近视率为52.7%,其中6岁儿童为14.3%,高中生时达到了80.5%。

疾控中心专家表示,我国6-17岁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率近20%。

也就说每五个孩子中,就有一个体重超标。

求学路漫长,没有强健的体魄,就无法支撑孩子在长久的学业竞争中坚持下来。

各大高校也越来越看重学生的体育训练,并将其纳入毕业考核之中。

如清华大学,年就规定长跑为必修课,达不到要求,不允许毕业。

年,又将游泳与毕业绑定,游泳成绩不合格,学生将拿不到毕业证。

为什么体育课越来越重要?

因为运动对孩子的好处,除了强身健体,还有两项隐藏优势:

运动改造孩子的大脑

脑科学家洪兰教授曾说:

运动会刺激身体分泌多种积极物质,提升智力发展!孩子的思维能力、自控力、耐力、竞争力、合作力也随之提高。

人在运动的时候,会刺激三种神经传导物质的分泌:多巴胺、血清张素、正肾上腺素——它们都和孩子的学习息息相关。

多巴胺让人感受到快乐,血清张素影响人的情绪和记忆力,正肾上腺素能调节大脑和身体的活动。

这也是为什么那些热爱运动的孩子,总是看起来神采奕奕、情绪高昂。

健全的精神寓于健全的身体,而运动,是孩子最好的“健脑药”。

运动能磨练孩子的心智

体操运动员李宁曾说过:

有意无意当中,体操对我的一些素质给了很多培训。

包括怎么面对困难、怎么样能去找到战胜困难的方法、怎么样去树立一个目标、怎么样坚定自己的意志去实现这个目标。

体育精神不仅存在于竞技场上,而是融入了孩子的生命之中。

孩子坚持运动的背后,是一次次克服生理和心理的惰性,不断突破自己。

长此以往,孩子的自信心、意志力、抗挫折力等将得到极大提高。

爱运动的孩子,往往其他方面也表现出了更高的毅力和自律。

双减之下,父母要如何帮助孩子更好地运动呢?我有三点建议。

1.尽早帮助孩子找到自己喜欢的运动项目

天津《今晚报》曾对各个阶段的儿童运动项目“最佳展开时间”做过梳理:

双减之后,随着课外培训班的关停,涌现出了一大批运动兴趣班。

家长可以陪孩子多试几种,最终确定1-2项孩子最感兴趣的,并让他长期坚持下去。

2.带孩子到户外去

英国一家民间机构“国民信托”曾针对多名12岁左右的孩子做过一项调查,最终得出结论,他们最喜欢的户外运动是:

跑步、长途骑行、登山、山洞探险、野外夜行、在大海游泳、攀岩、骑马等。

户外运动的魅力在于,不仅能让孩子的身体得到良好锻炼。

还能让他们亲近大自然,学会如何快速适应陌生环境,不断拓展自我边界。

3.父母自律,带动孩子自律

加拿大统计局健康部曾对当地多个家庭做过一项调查,最后发现:

如果父母每天有20分钟运动量,孩子就会不知不觉平均增加5-10分钟的运动量。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父母想要孩子养成某种习惯,不妨先逼自己养成。

陪孩子一起运动,是最高质量的亲子时光。

审美能力

鉴赏力,将成为孩子未来最核心的竞争力

审美这项能力被我们忽视了太久,才导致如今“文盲不多,美盲很多”。

美学家张世英曾说过:

人生有四种境界,欲求境界,求知境界,道德境界,审美境界,审美为最高境界。

当今社会,审美力高,才是对一个人的最高评价。

湖南卫著名主持人张丹丹曾在她的著作《妈妈总是有办法》中谈到审美教育。

她认为,在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时代,科技将取代人类的大部分工作,唯有审美作为人类特有的能力,很难被替代。

审美力将成为一个人在未来社会的立足点,更是一个人的核心竞争力。

马云也在一次演讲中谈到,未来,孩子不懂艺术很可能没饭吃。

“不让孩子去体验,不让他们去尝试艺术,我可以保证,三十年后孩子们将找不到工作,因为他没有办法竞争过机器。”

千金难买高品位。

最高级的富养,就是培养孩子的审美能力。

培养孩子的审美力,家长需要做对这三件事:

1.抓住孩子的审美敏感期

孩子在2-5岁的时候,会进入审美敏感期。

他会有喜欢的颜色、喜欢的衣服、喜欢的玩具……在这个时期,父母应更加耐心、细心地洞察孩子的变化。

千万不要随便否定孩子,破坏他早期审美意识的觉醒。

我们要做的,就是看见孩子的爱美之心,并给予积极指导和陪伴。

2.尽量带孩子参加艺术展

想要培养孩子的审美能力,就要把他置于充满美的环境中。

周末、节假日,父母可以带孩子去参加高品质的美术展、创意展、博物馆。

看展过程中,不要光看,要和孩子多沟通,听听他对作品的想法,借机向他科普艺术信息。

让孩子逐渐形成自己的审美体系,增强对美的感受力。

fefe喆妈

3.培养孩子的艺术爱好

培养孩子的审美力,首先要让孩子学会感受美,然后给他表达美的机会。

家长可以和孩子多交流,了解孩子的兴趣,让他选择自己喜欢的艺术爱好,接受专业培训,挖掘出更多潜力。

接受美术、音乐、舞蹈等训练,不仅可以让孩子精通一项技能,更能让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提高审美情趣、修养品性。

还记得国民才女武亦姝吗?

在《中国诗词大会》的舞台上,她吟着“七月在野外,八月在宇,九月在户,十月蟋蟀入我床下”让评委和观众拍案叫绝。

最终凭借首诗词的储备量和卓越的临场发挥,击败所有对手、一举夺冠。

后来更是以分(上海高考满分分)的成绩,被清华大学录取。

而在舞台之外,她的妈妈却说:

天才是不存在的。任何一个优秀的孩子,都不是横空出世的奇迹,而是有迹可循的因果。它的因,在家庭。它的根,在父母。真正的教育,其实就是拼爹妈!但教育语境下的拼爹,不是官二代、富二代的寄生和遗传,而是比拼父母的观念、以及生活方式、思维方式、处世方式。

一语道破父母以身作则的重要性。

双减之后,一般的父母还在鸡娃的时候,一流的父母已经开始“鸡”自己了。

因为他们相信:只管优秀,孩子自会跟随。

人民日报曾在《教育改革要从家庭教育开始》这篇文章提出家长有五个层次:

第一层次:舍得给孩子花钱。

第二层次:舍得为孩子花时间。

第三层次:家长开始思考教育的目标问题。

第四层次:家长为了教育孩子而提升和完善自己。

第五层次:父母尽己所能支持鼓励孩子成为最好的自己,也以身作则支持孩子成为真正的自己。

现在的你,在第几层呢?

点个赞吧,祝福每个孩子都能拥有灿烂明天。

1
查看完整版本: 双减后的第一个新学期,我从课程表里,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