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雷锋牺牲60周年
沈阳是雷锋短暂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站
雷锋从未离开过沈阳
他早被镌刻进了这座城市的肌体
成为沈阳平凡英雄、城市英雄的引领者
从年到年
沈阳在13年进行了13届“感动沈阳”人物评选
评出个“感动沈阳”人物和团队
这个群体便是这座城市平凡英雄的代表
就是雷锋在沈阳的传人
请看沈阳发布客户端、沈报全媒特别策划
暖阳/雷锋从未离开过沈阳
之
暖阳情怀/心有暖阳至美情怀
关键词暖阳情怀
他们,像三月的暖阳,滋养着沈阳这座英雄之城;
他们,让爱心传播、让勇气扩散、让善意延续;
他们,坚毅的理想信念、高尚的精神境界、忠诚的使命担当,最能触发我们关于生死得失、苦乐安危、奉献索取的价值思考。
在13届、个“感动沈阳”的人物和团队中,暖阳情怀类人物16位、占12.2%。他们人数不多,却很特别,分量很足。
心有暖阳至美情怀
他们当中,有老英雄,经历过战争、立下了赫赫战功;有老院士,在某个领域为国为民作出了重大贡献;有文化使者,让沈阳这座历史文化名城愈发厚重;有体育健将、世界冠*,激励我们奋勇争先;还有一些年轻人,用自强自立自尊成为青春的榜样……
他们的存在,让我们知其名而感其志、知其行而沐其情。
他们,代表了沈阳的温度,浸润着城市血脉。
他们,便是不可或缺的“暖阳力量”。
他们
一出场便让我们泪流满面
在抗美援朝这场立国之战中,被称为“最可爱的人”的广大中国人民 战士作出了巨大牺牲。他们中涌现出*继光、邱少云等30多万名英雄功臣和近个英雄集体。在沈阳,抗美援朝烈士陵园成为英雄忠骨安葬地已有70余年,仍然散发着最耀眼的光芒,让人们在对英雄的膜拜中获得精神的抚慰和前进的力量。
“中国人民不惧*、不信邪、不怕压,敢于战胜一切来犯之敌。”年度“感动沈阳”人物吕品,便是一位参加过抗美援朝战争的老兵。
他于年5月出生于苏州,年4月参*入伍,同年9月加入中国共产*。他身经百战,先后参加过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战争,英雄一生。70多年来,吕品每年都到沈阳抗美援朝烈士陵园扫墓。
在老人的心里,白云山阻击战是最为惨烈的战斗,也是最为光荣的战斗。白云山位于三八线以南,汉江南岸。年1月,吕品在团任副*委兼*治处主任。这支后来被命名为“白云山团”的英雄部队,在白云山阻击战中与敌激战11个昼夜,取得了毙、伤、俘美*余人的辉煌战绩。
“为什么战旗美如画?英雄的鲜血染红了它!”抗美援朝战争中,正因为有像吕品这样的英雄们舍生忘死、英勇战斗,我们才最终赢得这场正义之战的胜利,也让沈阳这座当时被称为“前方的后方”“后方的前方”的城市在战争中夯实了工业骨架。
即使70余年过去了,如吕品一样的英雄们依旧是沈阳最暖的暖阳。
再如程茂友,每次战斗前宣誓,他最庄严最简单的两句话便是:“活着去天安门,牺牲到沈阳。”他和他的战友们对民族、对国家的忠贞热爱、深沉依恋,早已深深植根于这片土地,融入沈阳的精神基因。这种精神激励着一代代沈阳儿女自强不息、顽强奋斗,谱写出一曲曲英雄壮歌。
程茂友,年出生,少将*衔,辽宁省*区原参谋长。年2月参加革命,参加过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战争,先后立大功一次、小功六次、三等功三次。年,当选“感动沈阳”人物时,他曾告诉记者在朝鲜战场的几年中,每年的10月1日他都会通过电台收听国庆盛况。“那时不像现在这么发达,都是老式的收音机或者我们电台的收信机,大伙儿都趴在那里听。很激动,尤其在国外更觉祖国亲。”
和其他入朝作战的沈阳人一样,在程茂友心中,祖国是最亲、最神圣的。年,程茂友作为老一辈*队英模代表,随着“致敬”方阵在天安门前向主席台庄重、长久地敬了*礼,圆了一名老兵70多年的愿望。“在战场上活一天就拼杀一天,现在活一天就为社会主义奋斗一天。趁着还不糊涂,我想给青少年多传些红色基因,让他们有信仰、有志向,热爱*、热爱祖国,把革命先烈的精神传承下去!”
还有年度的“感动沈阳”人物、老英雄李维波,他的讲述一度让现场观众泪水涟涟。是的,有些人只要他们一出场、一开口,便让我们泪流满面。
他们
闻其名便让我们敬意满满
热爱祖国、热爱家乡,他们一次又一次展现了沈阳这座英雄城市的光荣。
年3月3日晚“感动中国”人物揭晓,顾诵芬榜上有名。年11月,91岁的顾诵芬获得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他也是当年“感动沈阳”人物之一。顾诵芬主持建立了中国飞机设计体系,开创了中国歼击机从无到有的历史,并培养了大批院士、专家等领*人才,极大地支撑了中国航空武器装备型号研制。他主持歼教1、歼8等飞机气动布局设计,奠定了中国亚音速飞机和超音速飞机空气动力设计的基石,还曾在C、歼10、运20等多个型号飞机研制项目中担任技术顾问、专家组负责人或成员。由于职业的特殊性,很长一段时间他的名字鲜为人知,但他矢志报国,开创了中国歼击机从无到有的历史。对于沈阳,顾老有着深厚的感情,年沈阳飞机设计室成立,他便是首批核心成员,而这一干就是30年,直到年,顾老去了北京的航空工业科技委工作。
年,沈阳农业大学北方粳稻育种栽培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获评建设,沈阳再添国家级工程研究中心。说起北方粳稻,中国工程院院士、沈阳农业大学教授、水稻研究所所长陈温福功不可没。他也因此被评为年“感动沈阳”人物。接受记者采访时,陈温福说:“我是农民的儿子,小时候感受过饥饿,因此对农民和土地有深刻的了解。当初选择学农选择研究水稻并非有什么远大的抱负,只是想让农民能多几分收成,多有一碗饭吃。”年考大学时,陈温福一心只想考农大,志愿中只报了农学专业,最终如愿以偿地被沈阳农学院(沈阳农业大学前身)录取,先后考取了硕士、博士研究生,师从我国著名水稻专家杨守仁教授。进入21世纪以后,陈温福作为“国家超级稻育种”联合攻关协作组北方粳稻区的负责人,他带领课题组经过十年攻关,共培育成16个通过部省级认定的优质超级稻新品种,其中5个他是第一完成人。“超级稻”仅在东北稻作区累计种植面积就超过1.5亿亩,平均覆盖率达65%以上。
把一生都献给祖国,是那个时代很多沈阳人的生命写照。
作为年度“感动沈阳”人物的著名作曲家秦咏诚虽在年已病逝,但每当响起《我和我的祖国》炽热而优美的旋律时,至今仍能激起人们对伟大祖国的无限依恋和真诚歌颂。是的,有些人,闻其名,便让我们敬意满满。
他们
是冠*让我们感知拼搏力量
“人生不是一定会赢,而是努力去赢。”
这首《阳光总在风雨后》是中国女排年重夺失去了17年的世界冠*、年加冕奥运桂冠后唱响的。动人的旋律,伴随着中国女排登上荣耀的巅峰,也鼓励着人们在低谷时绝不放弃。竞技场上没有常胜将*。中国女排一路走来,挫折与磨难如影随形。伤病的困扰、状态的起落、成绩的波动……队员们从一次次置之死地而后生的比赛中,挺起“是强者就要面对所有困难”的脊梁。
“我第一次深刻领悟女排精神是观看年雅典奥运会,看到中国女排在那么困难的情况下逆转夺冠,没有一种超人的精神力量是不可能实现的。那时候我就发誓,一定要向大姐姐们学习,努力成为这支伟大球队、光荣集体的一员。”入选年度“感动沈阳”人物的女排姑娘颜妮对记者说。通过不懈努力,28岁大器晚成的她在中国女排站稳脚跟;忍着伤痛,随队长期备战参赛;十四运期间拼至突发气胸,住院治疗……沈阳姑娘颜妮的运动生涯,就是一部感人的励志故事,“女排精神”在她身上闪闪发光,“我最大的愿望就是中国女排那种‘不畏强敌,顽强拼搏,永不言弃’的‘女排精神’会永远传承下去!”
年,郑姝音站在“感动沈阳”人物领奖台上,笑容甜美,深深感染了我们。而她在赛场上,却威风凛凛。作为沈阳体育学院跆拳道队运动员,在年巴西里约奥运会上,她为中国体育代表团夺得第25枚金牌。这是辽宁省运动员在本届奥运会个人项目赢得的唯一一枚金牌,实现了辽宁奥运会跆拳道项目金牌“零”的突破。奥运会后,她被授予“全国五一劳动奖章”“中国青年五四奖章”“全国三八红旗手”等荣誉称号。十年磨剑,一朝功成。这一成绩的取得是郑姝音以矢志不渝的坚持、关键时刻的顽强拼搏、勇于亮剑换来的,她的成长道路和所创造的奇迹,完美体现和诠释了奥林匹克精神和中华体育精神,成为青少年的榜样。
“冠*”的辐射,如同照射大地的冬日暖阳,温暖而有力。
何伟博士,是另一个领域的“冠*”。医院院长,年作为国家公派留学生留学日本,凭借不懈努力和坚强毅力,以优异成绩获得了博士学位并取得日本行医执照。年,具有强烈爱国精神的他毅然决然地放弃了令许多人艳羡的地位和条件回到沈阳,迈出了艰苦创业、回报祖国、献身中国防盲事业和高等教育事业的第一步。“我是祖国培养的,我要回国,只为那些饱含期待的眼神!”在当选“感动沈阳”人物后,何伟这样说。近日,我们又收获一个更为励志的消息:何氏眼科,已获批在深圳证券交易所创业板上市。
是的,他们是冠*,让我们感知拼搏力量。
他们
自立自强让我们感受梦想的力量
“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
战争年代,冲锋在前的是英雄;危难时刻,勇于担当的是英雄;平常日子,坚守奉献的亦是英雄。英雄,并非从天而降,他们只是平凡之人的坚持与挺身而出。
年9月9日,25岁的盲人运动员张振一举拿下米、米两块金牌,实现了中国残奥会长跑金牌“零”的突破。在黑暗中勇敢奔跑的张振,他的执着和坚守感动了所有人。张振家住沈阳东站附近,每天都跑到北陵公园,往返需要近两个小时,一路上不是撞到自行车就是被障碍物绊倒,浑身总是青一块紫一块,可他仍旧风雨无阻。
“追风赶月莫停留,平芜尽处是春山。”拼搏奋斗始于梦想、成于实干,贵在一点一滴积累,难在日复一日坚持。
在沈阳这座英雄城市,这样自强不息的英雄实在太多。
年度“感动沈阳”人物何晓霞,为了继承和发扬传统辽绣工艺,十年间,除了吃饭和睡觉,她都在研究刺绣。如今,她的技艺作为我国北方刺绣的代表被列入“中国十大绣种”,其绣品被中国国家博物馆,韩国、日本、美国等国家艺术机构、收藏界人士收藏。
年“感动沈阳”人物宋非非,家庭贫困,但却胸怀壮志,自强不息,以辽中县高考第一名的成绩考入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她婉拒社会捐助50余万元,自己到洗车厂打工,犹如竹子般挺拔,松树般有骨气。
年“感动沈阳”人物马常利,是国庆60年大阅兵的护旗手。96米,步,为了这次任务,他当兵5年只回过一次家。每天走步23公里,练坏5双马靴,汗水可以盛满一个浴缸。年8月8日,北京奥运会开幕式,马常利等8名抬旗手高举国旗,虽然只走了9步,可是当鸟巢的十几万观众报以雷鸣般的掌声,马常利强忍的眼泪还是流了出来,这一镜头很快被各媒体转载,成为感动全中国的难忘瞬间。
是的,他们自立自强,让我们感受了梦想的力量。
崇尚英雄才会产生英雄,争做英雄才能英雄辈出。
今天的沈阳,英雄精神如一抹暖阳,给人们带来无限温暖。沈阳,这座雷锋精神永驻的城市一次次证明,伟大出自平凡,平凡造就伟大。只要有坚定的理想信念、不懈的奋斗精神,脚踏实地地把每件平凡的事做好,一切平凡的人都可以拥有不平凡的人生,一切平凡的工作都可以创造不平凡的成就。
致敬,我们身边的雷锋!谢谢,你们用暖阳情怀滋养着这座英雄的城市!
沈报全媒体记者:于海
策划:伏桂明